民革韩城市委会委员 董群艺
很早就知道民盟先贤黄炎培先生。这段时间电视剧《黄炎培》的播放,鲜活地展示了黄炎培先生的大半生,继《民主之澜》之后,再次掀起了收视热潮。女儿尽管只有十一岁,也对这两部电视剧表现出了很大兴趣,对我表示“越看越好看了”,令我十分欣喜。我想,多看一看这类电视剧,能够从孩子还小时就培养起她的历史意识,让她了解先贤的业绩,在她心灵里种下一点家国、天下的思想。而黄炎培先生一生为国事操劳,为教育奔波,为民主呐喊,正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探讨国家发展之路的一个典型代表。
黄炎培不愧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大半生从事职业教育。早在一九一三年就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改革脱离社会实际的传统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祖国培养有用之才。他不仅是职业教育理论家,更是改革家、实践家。二十五岁就在家乡创办了川沙小学堂,开教育改革之先河,而后一发不可收拾,创办和主持著名的浦东中学,参与创办东吴大学(后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同济大学、河海工程学院(今河海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一九一七年五月六日,黄炎培联络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在办学的过程中,黄炎培历尽艰辛,屡受封建保守势力、反动恶势力的威胁迫害。他坚韧不屈,屡屡化险为夷,中华职教社也在夹缝中不断发展壮大。黄炎培办教育不为名、不为利,两次坚辞不就北洋政府的教育总长。黄炎培躬于办学实际,长于教育实践,桃李满天下,培养大批栋梁之才。张闻天、徐特立、华罗庚、王淦昌、范文澜、罗尔纲、卢作孚、潘序伦、谢晋、傅其芳、卞之琳、蒋经国、蒋纬国等一大批政、商、文、史、科、艺界的精英都曾是他的门生。甚至连越南国家主席胡志明、缅甸政府总理吴努都称黄为“我的老师”,毛泽东则称其为“我的老师的老师”。黄炎培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传统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乃纯乎为纸面上之教育,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这对于九十年后的当代中国教育改革仍然具有非凡的启示意义!
黄炎培积极响应中共中央的“五一口号”,为新中国的建立,为爱国统一战线的形成,为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一九四八年四月三十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黄炎培领导的民建迅速响应,立即召开常务监、理事会,明确支持共产党的主张,决议赞成中共的“五一口号”。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热烈响应“五一口号”,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自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上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道路,揭开了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历史新篇章。一九四九年,黄炎培在地下党的护送下逃离上海,取道香港,辗转到北京。六月,黄炎培作为民建代表出席新政协筹备会。九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十月十九日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
《黄炎培》一剧,给予我深深的启迪。那时,民主的要求异常强烈,黄炎培先生在两党间宣扬民主,特别是在窑洞中与毛泽东的对话,世人所称“窑洞对”,令人印象尤为深刻。如今又见关于民主的大讨论,依我的浅见,今天的知识分子,其参政议政的观念还比较薄弱,容易隐于书本和学问中,不问政治,不问民生;而黄炎培先生为民主奔走呼号的感人一生,足以为今天的知识者所效法。(作者系民革党员,民革韩城市委会委员、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