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民革大会发言材料
去年8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强调,各地区要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对接,促进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开放,助推内陆沿边地区成为开放前沿,带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近年来,我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围绕“三个经济”扎实推进工作,初步形成了陆空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特别是去年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我省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各类开放平台建设、数据共享开放建设、会展经济建设等外向型经济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客流量、货流量、进出口额、对外直接投资额实现了突破增长。西安咸阳机场吞吐量大幅提升,西银高铁、西延高铁、新筑铁路综合物流中心等项目稳步推进,中欧班列长安号的重载率、货运量、实际开行量全国领先,“一带一路”五大中心建设取得良好成效,中俄、中哈等园区建设扎实推进,中国西安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陕西自贸区多项任务如期完成。
这些可喜的进展变化,给我省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需求,还带来了创新动力、人才活力,为我省全方位扩大开放奠定了人才流、货物流、信息流的基础。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关注到,我省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已初步完成从无到有、多点开花的阶段性胜利,未来应该更加重视由点及面、以点带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今后要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腻的“一带一路”“工笔画”。这个以点带面的工作,应该沿着产业链上的创新、分工、协同发展而展开。
我省拥有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也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然资源优势、劳动者大军和企业家群体,产业体系相对较完整,一些产品竞争力较强。近年来微观主体活力得到切实增强,淘汰低端落后产能和扩大优质增量供给也取得了良好成效。不过,我省产业链发展仍然存在三个薄弱环节。一是重点产业的产业链条仍有进一步拉长做精做细的空间,例如煤制烯烃、煤制油等能化产业,仍然存在下游加工配套能力相对薄弱、产品多样化不够、附加值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二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协同性和对工业的支持配套性有待加强。与东部省份相比,仍缺乏聚集度高,发展特色鲜明成熟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生产性服务的品牌效应也相对不够;三是与其他省份在产业链上的协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京陕、津陕、苏陕、川陕、呼包鄂榆等省际区域合作需要进一步挖掘潜力。
因此,我省为打造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的2.0版本,有必要围绕着产业链做足文章,做大省内产业链,做强省际产业链,做优跨境产业链,依托产业链引进来,运用产业链走出去,借助产业链充分吸收技术溢出、知识溢出、先进管理服务经验溢出。
第一,做大省内产业链,打造对外开放的实体经济基础。面向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质增效的需求,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力度,构建科研与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依托各级开发区和园区,围绕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补齐陕西资本市场发展相对不足的短板,构建并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成本的奖补机制,健全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扎实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增强民营经济活力,补上民营经济比重过低的短板。从而形成骨干企业为龙头、专业化分工为网络、中小企业为节点、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优质产业链条,为我省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奠定坚实的实体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