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思想建设当前位置:首页 > 自身建设 > 思想建设

继承民主党派优良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5日  人气:  来源:民革陕西省委员会
    65年过去了,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的召开,更是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我们肩上的重担有多重,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有多大,进一步明确了“五一口号”的历史意义。
    一、“五一口号”奠定了我国新型政党合作、共同发展的历史格局
    每一年的五一节,中共中央几乎都要通过发表宣言、口号,举行集会、游行,刊发文章、社论等形式进行纪念。但是1948年4月30日发布的 “五一口号”,其历史意义却非同寻常,其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党建设的重大影响深远至今。因为中国共产党通过其中的第五条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发出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从而奠定了中国新型政党关系、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党制度建设的基础。正是在这基础之上,才有了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以及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等一系列,具有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的发生,由此可见,“五一口号”的深刻历史意义。
    二、“五一口号”的发布是中共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关系的重要转折点。
    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对于“五一口号”的热烈响应,还具有一个非同寻常的、具有标志性的重要意义,即标志着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已经在政治上实现了从同情和倾向中国共产党到公开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转变。而这个转变是中共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关系的根本性、历史性转变。追根溯源,中共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政治合作,始于抗战初期。但是,在1948年“五一口号”之前,中共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之间虽然并肩战斗、相互支持,但还只是基于反对内战和独裁,争取民主与和平的共同斗争目标基础上的政治合作关系,而不存在谁领导谁的问题。“五一口号”发布之后,中共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等55名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民主人士,在联合发表的《我们对时局的意见》中明确地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贯彻始终,以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这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这一历史事实说明,以1948年“五一口号”的发布为分水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在中国革命即将胜利的重要历史关节点,认同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政治价值理念,心悦诚服地承认和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模式由此而初步奠定。这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和策略所获得的巨大成功。因此,1948年“五一口号”的发表,是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发展史上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的历史界标。
    三、在中国确立和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无可置疑的历史必然性
    回顾和纪念1948年“五一口号”发布这段历史,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什么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可以据此驳斥西方居心叵测的恶意诋毁,可以澄清社会上一些人存在的“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自封的”错误认识。
    在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之所以最终作出了接受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的历史性选择,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定的同盟者和合作者,这是他们在长期争取社会进步与正义的政治实践中,在追求民主自由和共同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患难与共的斗争中,经过反复的历史比较,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和社会主义前途,最终抛弃在中国走“第三条道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幻想,郑重地选择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共同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结果。这一历史事实极具说服力地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也不是强加的,是水到渠成自然形成的;不是共产党的一厢情愿,也不是民主党派的盲目附和,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进程的必然结果。明白了这一点,对于我们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实践中,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增强自信和自觉性意识的意义。60年多党合作的历史实践也一再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事业巩固发展的根本保证。


4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当前2/4页

Copyright (C)sxm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陕ICP备09000169号-1

联系地址: 西安市西新街22号民主党派大楼2层 联系电话: 029-87277173 传真: 029-87277155

版权所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陕西省委员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