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轰开了紧闭的国门,震醒了沉睡的民族,也催生了“教育救国”的思想。从魏源的“师夷之长技”到严复的“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教育救国思想;从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到1919年的“五﹒四” 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从宴阳初、陶行知、朱其慧等人的“平民教育”到20世纪30年代初的“职业教育”无不承载着一代代中国人“教育救国、兴国、强国”的梦想。在经历一百多年的风雨沧桑后,积贫积弱的中国人高举着自己的梦想在世界的东方站起来了,他们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战天斗地的精神创造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个个奇迹。
先祖的“嫦娥奔月”已不再是梦想,科教兴国的旗帜下,“嫦娥工程”为“敢上九天揽月”的中国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嫦娥一号”,经历了长达494天的飞行后,静谧、遥远的月球表面成为中国首个“月球使者”的生命归宿。随着此次“受控撞月”的准确实施,中国探月一期工程宣布完美落幕。
神十飞天,太空对接,美女航天员王亚平精彩的太空授课,让我想到了“独领风骚”这个词,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授太空科学知识,她铿锵有力的声音透过云层,传递到全国乃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伸出了橄榄枝。
科教兴国的蓝图已经绘就,做为一名从事中等职业教育二十多年的老师,深刻体会到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我国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没有一支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重视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也是实现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大潮中,做为一名职教人,我的梦想,就是希望我的学生从入学时的垂头丧气到毕业时能“顶天立地”,掌握精专技能,成为一个真正服务社会,对社会有用的人。
从教二十多年,我羡慕高中老师为大学培养人才的成就感,我有曾迷茫、失意、沮丧,但面对家长焦灼、无奈而又充满期盼的眼神,看着一张张稚嫩、懵懂而又自以为是的面孔,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做人的良知使我不再迟疑,我要用我的使命感、责任心、耐心、爱心和细心为他们的职业学习生涯点燃一盏灯,去照亮他们的心灵和行程。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多建一所学校,就少建一所监狱”。 调查显示:17岁左右的青少年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群体,如果不把思想还不成熟、独立生存能力差的他们“拢”进学校,学习立身之计,他们就会流入社会,游荡在社会,无立足之本时会成为极不安定的因素。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6—19岁之间,主要来自普通初级教育的被淘汰者。这些学生中极少数是受智力因素影响,大部分则是因为懒惰、不肯吃苦、疏于管理教育而造成的文化课基础差,学习兴趣不足,自主学习动力不强,明辨是非能力欠缺等诸多问题。在大量接触学生的过程中,我发现50%的学生不是自愿来职业学校学习。因为社会偏见,他们不愿在熟人面前提及自己是职校生,自卑心理很强。在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与现实无所适从的反差冲击中,还会滋生消沉、自暴自弃、冷漠甚至仇视的不良情绪。冲动、好奇、无知无畏又是这一年龄段的共有特点。因此职教人面对的情况相当复杂,不仅要有深厚的知识,还要肩负着育人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