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孙中山研究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孙中山研究

再论“天下为公”与“和谐社会”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11日  人气:  来源:民革陕西省委员会

  2016年11月12日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为缅怀孙中山先生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所建立的历史功勋,学习、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巩固和发展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最大限度地把全民族的力量凝聚起来,致力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天下为公、以人为本、权益均等。孙中山先生的大同社会建设蓝图,处处洋溢着“天下为公”的精神,方方面面体现出公正和公平,而最终落脚在“民生”。社会是人的社会,不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则毫无意义,但倘若不能做到天下为公、人人权益均等,便也无法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一、“天下为公”与“三民主义

  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不仅提出了“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最高理想,而且提出了三民主主义学说,其中“民主主义是对外国人争平等的,不许外国人欺侮中国人;民权主义是对本国人争平等的,不许有军阀官僚的特别阶级,要全国男女的政治地位都是一律的平等;民生主义是对贫富争平等的,不许全国男女有大富人和大穷人的分别,要人人都能做事,人人都有饭吃。”什么叫三民主义呢,大家都知道,这是孙中山先生提出来的,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而他提出来的目的就是想建立一个“大同世界”。据统计,孙中山的遗墨中,关于“博爱”、“大同”、“天下为公”以及与此相关的题词就有140多件,占孙中山所有题词的三分之一左右。在其晚年,还曾两次抄录《礼运·大同篇》。在《建国方略·心性建设》中,孙中山明确提出“人类进化之目的为何?即孔子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关于孙中山孜孜以求的大同社会的具体框架,他本人用了美国总统林肯说过的“三民”来概括,他在“三民主义”的演讲里说,“我们三民主义的意思,就是民有、民治、民享。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意思,就是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这里明显看出,孙中山所欲秉承的“三民主义”,是建设“大同社会”必须秉承的原则。而大同社会的构想,其实就是我们所欲建成的和谐社会的最高形态,当然固不可如此比附,但若我们打破传统与现代的界限,单就理念而言,则实在是相通的。

  二、和谐社会与“新三民主义”

  关于和谐社会,《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第552页有如下的诠释:“和谐社会,指体现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创造活力,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稳定有序的社会。”我们这里讲“和谐”,要构建和谐社会的“和谐”,指的就是协调,相安,是人类绝大多数人与人群都向往的,也是人们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3页  [1] [2] [3] 下一页 当前1/3页
上一篇: 没有文章了!

Copyright (C)sxm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陕ICP备09000169号-1

联系地址: 西安市雁塔区南二环东段388号。民革陕西省委会办公室:029-63903203;
民革陕西省委会组织部:029-63903205;民革陕西省委会宣传部 :029-63903206;
民革陕西省委会参政议政部: 029-63903208;民革陕西省委会社会服务部:029-63903209;

邮编:710061    传真(自动):029-63903213
    版权所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陕西省委员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