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巨变福祉无边
--岐山县医疗卫生事业的60年发展
民革宝鸡市委员岐山县支部 祝凯
每当看到一个个病人康复后走出住院楼,每当看到一个个患者带着满意的微笑走出门诊部,每当帮亲戚朋友办完医疗手续,作为一个在岐山县医院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员,骄傲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滴水可见太阳的光辉,回顾我们县医疗卫生事业60年的发展历程,足以折射出共和国伟大的发展和前进的足迹。
遍布城乡的医疗卫生网络
据资料记载,解放前夕,岐山县全县城乡只有不成规模的私人小诊所33家,从业人员79人。主要是蔡家坡、益店、青化、高店等镇点的私人药铺,边抓药边给人看一些头疼脑热小病。县城虽然有县医院,但只有10多个医务人员,主要医疗器械是摄子、听诊器、体温计和十分简单的手术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县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相继建立了县级医院、地段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医疗站、厂医疗室等,到1989年,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50多个,病床916张,专业卫生人员1080名。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改革开放的春风雨露,使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目前,我县共有县级公立医院4所,乡镇中心卫生院7所,卫生院9所,村卫生所187所,还有大中型企业医院6所,民营专科医院7所,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共达223所,各类医疗从业人员近4000余人。特别是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为解决我县医疗资源不足、缓解群众看病难等方面起了积极的补充作用。更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县新农村合作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一是有效地方便了乡村群众治病防病,真正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二是有效地解决了村民无钱看病等问题。目前,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受惠人员达到30.55万人。以前,村民得了重病,没有钱,不能及时得到治疗,新农合实行后,小病不花钱,大一些的疾病住院治疗后,按照一定的比例报销,而且随着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这个比例将不断提高,农民的医疗保健负担逐步得到减轻。仅2008年一年,岐山县财政用于新农合事业的资金就达到313万元。
遍布全县城乡的医疗卫生网络,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缓解了农民就医难看病难的问题,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广大农民谁不说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
功能齐全的岐山县医院
岐山县医院成立于1938年,当时叫凤鸣卫生所。直到解放前,也只有几间房子和几名中医大夫。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接收了凤鸣卫生所,后来改名为岐山县医院,当时也只有5张病床。但新生的岐山县医院伴随着共和国成长的步伐,也逐渐地成长壮大。
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县医院的发展步伐远远适应不了县城和全县群众求医治病的需要。那时,一些得了重病的乡亲被抬到县医院,却又由于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差,被转往宝鸡或西安治疗。有的病人因医疗条件和技术原因不能及时治疗而失去了生命。
经过60年的发展,现在岐山县医院已成为全县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医资力量最雄厚的集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研、康复等综合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医疗机构。医院是全国首批命名的二级甲等医院、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和爱婴医院;是中国医院协会命名的全国基层医院感染管理先进集体;是省卫生厅、省爱卫会命名的文明医院、创佳评差最佳单位和省级卫生先进单位;是市委、市政府命名的文明单位和园林式医院。
医院人才云集,现有职工50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53名(含高级职称47人,中级职称116人,研究生3人),拥有市县管拔尖人才5名,宝鸡市十杰青年1名。医院诊疗科室齐全,现开设床位373张,设有37个临床、医技、后勤科室,年接诊门诊病人20余万人次,住院病人1.5万人次,承担着岐山及毗邻地区60多万群众的诊疗保健任务,是岐山地区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