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乡 随 想
民革铜川总支部 李 颖
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我们局和药王山管理局在未来的三年里,包扶耀州区寺沟镇的水峪村。今天我们局领导把我和肖助理一起送往该村,和有关的镇领导、村领导衔接,在这一年中我们俩将要在这个村子开展下乡帮扶工作。
在我的印象中农村还是八十年代的农村面貌的情景:到处都是土坯房子、村庄布局凌乱不整、人们穿着纯朴单调,村环境卫生差,根本谈不上什么文化生活。由于机关工作很少有了解现在农村的机会,我便萌生了借此次下乡,好好的了解一下我们当代的农村的想法。
肖助理是耀州区人,对地理和人事都很熟悉。 一路上肖助理就自然承担了带路任务。我们先来到了寺沟镇政府,镇领导给我们做了简单的介绍:水峪村属于镇及区上较好的村,是陕西省苹果示范村。全村有2个村民小组,132户528人,耕地面积1325亩,人均耕地2.5亩,全村发展苹果1050亩,户均7.5亩,人均2亩。2008年 人均苹果收入3210元,占全村农民人均收入4280元的75%。果业已成为该村农民致富增收的主要产业,是典型的苹果专业村。听了镇书记的一番介绍,着实让我吃惊不少,更加深了我想了解现在农村的欲望和期待。
在镇人大主任的陪同下,我们驱车向水峪村出发。该村位于此镇的塬上,距镇约4公里。一路向塬上行进。看着路边规整的果园和粮食作物,以及宽阔的柏油马路,是我对该村的第一印象。进入村口,是几排排列有致的水泥砖墙砌的二层楼,每家都是独户独院,瓷砖墙看起来宽敞明亮,一点都和我想象中的农村不一样,这哪里像农村,分明就向铜川市区的某个居民区。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来到了村杨支书家门口。在门口迎接我们的杨支书,看起来年轻精干,还有一种朴实亲切之感。一阵寒暄后,他带我们进到了他家。杨支书家位于该村的中部,坐北向南,同样是水泥瓷砖砌的门楼,门庭看起来朴素端庄大方。杨支书家的院落宽敞整洁,院子可以放农用车和农具,还有厨房,进家门是客厅,还有卧室餐厅,二层还有卧室和储藏室。客厅坐定之后,他向我们介绍起了村情。
该村在86年时, 老果园由集体经济经营改为承包个人经营,承包人效益明显,同时也成为了村上的富人。村干部就开始在全村推广经营承包制,当时村集体购苗,由承包户经营管理。承包群众的富裕,随之慢慢的逐步发展到全村的各家各户承包制。86年那几年,人均年收入只有3、4百元,而2008年人均苹果收入就达3210元,占全村农民收入4280元的75%。果业已成为该村农民致富增收的主要产业,是典型的苹果专业村。村上为苹果的统一销售和质量保证,还专门成立了“水峪村苹果专业合作社”,培训并建成120名的科技人员队伍,推动苹果管理技术培训和苹果销售,推广果园覆草、免耕作技术,病虫害统防等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有力地推动了全村果业规范化生产。现在每家每户都要了农用车,有些还是一家三、四辆。运送苹果和农作物都很方便。听到这,我们不由得为现代的农民赞叹,他们的确是有胆识和魄力的新一代农民,他们早已和愚昧无知告别无缘了。
据杨支书讲,我们国家现在已为农民减免了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给农民减负不小,这也是他们能很快致富的一项政策保证。这里,我们也为我们祖国新的农村建设政策叫好和拥护。
随着村民的富裕,84、85年他们开始了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统一搬迁。现在村民都从老堡子搬迁到现在的新堡子。新家园规划统一,整洁明亮,村民的住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家舍明亮宽敞,每家都在4分左右的庄地,房子从土坯房变为了水泥砖的二层楼板房,院落宽敞,能放农用车及各种农具,原来两代、三代人一起居住的面貌也发生了根本改观。家电方面,全村家家普及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也是普通家庭的必有家电,电脑也成了富裕家庭的座上客。农用车家家都有,有的家庭还是多辆。有的家庭还购置了私家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