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栋
发生在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大地上的改革开放历史虽只短短三十年,可圈可点的事例却难以赘述。其中当然包括多党合作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在三十年改革开放这一中国社会巨变和中国与世界共存共荣之道确立、进步的历史语境中,我发现,最为深刻、最为广泛的变化,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艰难产生过程中,人的逐步发现和人的逐步解放,是伴随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取得胜利中,人的历史性觉醒。其实,改革开放是一个人文概念。要真正对改革开放的实质有所了解,应该也只有落实到对人的理解上。强调人的现实的存在,以现实的、人的存在为前提,这不仅是解放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当代马克思哲学的基点。
中国经历了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特点是什么?马克思说:“专制制度的唯一原则就是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为人,而这个原则比其他很多原则好的地方,就在于它不但是个原则,而是还是事实。专制君主总是把人看得很下贱。”“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马恩全集》第1卷第411页)马克思讲的虽然是指封建社会阶段的德国,但它具有普遍意义。轻视人、蔑视人、摧残人,使人不成其为人,这同样是中国封建专制社会的现象和特点。我们不必去例举中国古代社会“吃人 ”的种种惨象,就是过去不久的不堪回首的文革十年,以及今天各地频繁发生的山西黑煤矿事件、三鹿奶粉事件、杭州地铁事件……等等恶性事故,联系到社会现实中处处存在的官本位、人身依附、把人分等级状况,可以说明直到现在,中国封建主义残余影响还很深远,要真的确立人的地位,彰显人的价值,要将完整的“个人”观念从以宗法秩序为核心价值的中国文化传统中解放出来,还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然而,我们可以说,正是改革开放,正是过去虽短犹艰的三十年,中国对人的看法,对“以人为本”、“民生至上”观念的树立和张扬,令人深感时代的巨变和社会的进步。固然,今天,我们对“个人”内涵的探讨还多停留在“侧重于社会—历史的物质功利层,少有对其超越性的精神审美层面的观点”,我们还须大力鼓吹“人”的真正的站立,推进“人”的真正精神,但我们确可感受到人的主体性的释放力被空前地放大。在评价改革开放时,一些学者多称:“人民群众是推进改革开放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转折的根本推动力”。正是很好的说明。
在这样的社会转型和难能可贵的时代意识中,民主党派,我们民革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显然应当深入学习讨论,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和觉悟,以跟上不断前进的时代步伐。
许多事例表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执政党与时俱进的统战理论指导下,在孙中山思想和革命实践感召下,在民革中央有力的领导下,我们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已然肩负应有使命和责任,越来越自觉地投身于中国社会崛起和中华民族振兴的大潮中,我们“真正充满希望地活跃起来了”(邓小平语)。这正是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的最出的明证。我们在创造当代中国史,推动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正无愧地向公众表明,我们会以自己成熟的精神理念致力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这不仅是对深入认识改革开放的本质要求,也是对民革党员觉醒觉悟的深刻内涵。
我们今天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在歌颂我们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同时,更要紧是上下一致、齐心协力将我们的目光投向未来,谨防在歌舞升平、唱赞发展中迷失自我。不要在中国大发展大进步中迷失自己的身份,迷失自己的职责。我们需要关注并设法阻止社会上狭隘功利主义、金钱拜物教的蔓延;我们需要关注并建言献策针对个人道德和公共道德的滑坡;我们尤要关注和敦请改变中国文化建设机制和创新机制多抵不过消解机制和破坏机制令人扼腕的乱象。当人生意义迷茫、人际关系冷漠、利益分配不公……,仍在这片历经沧桑的大地上恣意游荡时,我们诚如何把握自己,如何安顿生命!我们又如何可以放言和标榜自己的使命和责任、理想与追求?韦伯曾痛斥过德意志民族转型时期的知识分子“有学问没有思想,有文化没有灵魂”的集体犬儒,是否同样正在将转型中的中国带入一个危险的境地?联想一位印度中国问题专家的评说:“印度人重精神,中国人重物质;印度社会乱中有序,中国社会序中有乱”。(《环球时报》2007年9月7日《国际论坛》版)我们确是需要静思、三思,需要反省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