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党合作制度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使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的先进和其在中国现代史上的作用,决定了他是团结和带领包括各民主党派在内的中国人民实现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的唯一正确的领导力量。“文革”结束后,中国共产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集中全国人民的意愿,迅速把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领导了繁重的建设和改革工作,确立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改革、发展和稳定统一、生机勃勃的政治局面。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实践充分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也就不会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巨大成就,只有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才能保证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把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践放到当今世界范围内比较,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政党制度对维护社会和政治稳定所显现出来的巨大优势,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领导与合作、执政与参政和互相监督,构成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中基本的政党关系。这种以合作为基本特征的政党关系,民主党派在多年实践中确立的坚定不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准则,维护了社会稳定,保证了全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集中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政党关系的和谐保证了政治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中国特色政治制度则集中地体现了这一特征。“和”即在共同的政治基础上,各民主党派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共产党通力合作,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和使命不懈奋斗;“不同”即各政党都是独立的政党,并相互监督。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这种亲密合作,而非竞争的关系,既能实现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的领导,又能动员广泛的政治参与,避免多党竞争、相互倾轧所造成的混乱;中国共产党具有的集中而普遍的代表性和各民主党派具有的特殊而广泛的代表性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就能够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各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不是组织上对共产党的附属,而是对共产党政治主张的赞同,是对共产党领导能力与执政水平的肯定。是对共产党领导可以实现其政治意愿和所代表阶层和群体利益的确认。这种和谐的政党关系,与全社会各种关系的和谐有着同质性和一致性,和谐的政党关系,能够促进和带动整个社会的和谐。
3、多党合作制度为充分发挥参政党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多党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为多党合作事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民主党派履行参政党职能有了切实保障,以“一参加、三参与”为参政基本点,积极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充分发挥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一是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执行决策过程之中,已基本形成为一项制度。中国共产党就国家大政方针、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统一战线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前与各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各地党委、政府也就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广泛征求党外人士的意见建议,为参政党充分表达对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意见,提供了规范的方式和程序,为代表所联系阶层和群体利益的具体利益,提供了顺畅的渠道,有力地推动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避免或减少失误,保证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对实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二是帮助执政党和政府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维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又照顾各方面的具体利益,其中所蕴含的合作、参与、协商和包容的精神,可以有效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使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能够在现有的体制框架内得到妥善化解,有利于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民主党派积极引导各自成员和所联系的群众,正确认识改革发展中利益格局的变化,协助执政党做好理顺情绪、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工作,及时消除影响社会安定的各种因素,努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