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着石头过河”,20世纪80年代,在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推动下,我国亿万农民创造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贡献了中国GDP增长的近三分之一,转移了三分之一农民就业,30年增加值增长332倍。所以乡镇企业使农民由温饱,实现了小康。
“摸着石头过河”使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引入企业承包责任制,股份制改革,进一步发展为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了企业的脱胎换骨。
30年来,我国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方面创造了许多辉煌,多年来一直是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为我们这个农业大国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中国特色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但与此同时,绝大多数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为十五小(1、小造纸;2、小制革;3、小染料;4、小土焦;5、小土硫磺;6、小电镀;7、小漂染;8、小农药;9、小选金;10、小炼油;11、小炼铅;12、小石棉;13、小放射;14、小炼贡;15、小炼砷),由于大量能源、资源消耗,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欠账",时刻敲响环境警钟。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吸收和借鉴人类共同的文明发展成果,及时总结改革经验,对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进行理论升华,历经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在“姓资、姓社!”“计划、市场!”的大辩论中,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考察、调查研究中发表了影响深远的南巡谈话,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认定了“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既不姓资,也不姓社,而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壮大综合国力,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才是目的,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勇气,为党的“十四大”召开和进一步的理论创新指明了方向。
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张,1997年“十五大”明确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拥护。这标志着要在中国建立起以实现社会主义公正和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现代市场经济。从此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步入快车道,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然而,正如秦晓在《“中国现代性方案”求解》一文中所言,“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在一个相对集权的政治体制下,成功地启动和实施了从计划向市场体制的转轨,保持了近10%的年经济增长率。人民的福祉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但在这一进程中,也出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早期工业化过程中的弊端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病态。前者如贫富、地区差距拉大,官商勾结、腐败滋生,道德失范、信用破坏,环境生态恶化、资源浪费等,后者主要表现为人的精神世界的孤独和异化、人与人关系的紧张、人与大自然关系的冲突等。中国经济增长的故事成为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而对西方主流现代化理论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中国在发展中所显现的问题又使人们对中国所走的道路、选择的模式产生了怀疑和担忧。”
我是搞化学教学和研究的,对学者秦晓的忧国忧民精神深感钦佩,但我觉得过于悲观和过于相信所谓西方主流现代理论。我觉得“事实胜于雄辩”,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国特色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发展道路的正确性,同时必须坚信“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只能通过更进一步的改革”来解决,中国的发展奇迹之谜必须由中国特色的发展理论破解,中国的学者应该为中国特色的发展理论提供成果。要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提高、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关健在于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和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