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伟大的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我们首先要缅怀为复兴中华民族而赴汤蹈火的革命先驱和前辈英烈,而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就是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那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高瞻远瞩的世界眼光、务实开明的思想主张、顺应历史潮流的先知先觉、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无私胸怀,都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孙中山先生给后人留下最宝贵的遗产,是他的光辉思想,他的不朽精神。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他第一个喊出“复兴中华、统一中国”的口号,呼喊出了那个年代全体中华儿女的时代心声,也集中反映了当时民众的主流民意。孙中山先生把追求国家富强、实现国家统一,作为他矢志终身的奋斗目标,在全体国人中具有崇高威望,也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无比尊敬,使得孙中山先生在离开人世之后,始终成为人们最为怀念的世纪伟人之一,而且在国内不同党派、不同信仰人士中,几乎毫无争议,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伟大的爱国者、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虽然逝世了,但中华民族在人类进步的道路上仍然沿着他的脚印艰难跋涉,迈出了沉重的步伐。无论是风云变幻的动荡时代,还是曲折顿挫的历史行程,都未能使孙中山的伟大形象和光辉业绩有所淡化。相反,他的理论和智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理解和赞颂,他的治国方略和革命精神至今指导着我们的实践。因此,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孙中山研究,吸取他的思想精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孙中山先生的“民主主义”贯穿中国民主革命进程。我们虽然挣脱了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枷锁,争取了独立、民主,但富民强国仍是我们国家进步发达的必由而漫长之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纵观中国近代史,不难发现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之所以有初级阶段之说,是因为没有完整经历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是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一步跨入。在推翻封建帝制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先生及其同志作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但是,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进程,外国侵略者同本国统治者逐步结成同盟,阻抑着任何真正的变革,维护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使得中国缺乏完整的独立和起码的民主,并陷于贫困落后的状态。孙中山先生认识到:只有砸碎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沉重镣铐,彻底改变现存社会秩序,中国才能得到拯救和发展,中国人民才能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孙中山和他所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以比较完全意义的理论和实践,超越了旧式农民战争和维新运动。同时,又为后来民主革命新阶段开拓了道路。他所倡导的民主革命运动从辛亥革命到国民革命贯穿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两个时期。他炽烈的爱国主义、民主精神和臻于富强的热衷显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孙中山先生的“民族主义” 指导着民族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实践。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对于面对和处理多种社会矛盾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民族主义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民族独立和解放,无可置辩地构成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首要课题。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满洲贵族同汉族以及其它少数民族的矛盾,两种矛盾纠结在一起,彼此依存,相互利用。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不仅备受外国侵略者的欺凌,同时又被满洲贵族“宰制”。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给民族主义理论和实践注入了新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吸收了西方的一些进步思想。从兴中会宣言到同盟会政纲,孙中山倡导的民族主义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民族矛盾,集中了群众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摆脱民族压迫的意愿,孙中山先生的“民族主义”不仅在当时具有积极的倡导意义,在抗日战争中仍发挥其伟大的作用,当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紧要关头,中国社会各阶层、各政治派别都以民族利益为重,使自身利益服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最高利益。中国工人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海外华侨等都以不同的形式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各民族人民因抗日战争的胜利在精神上受到极大鼓舞,提高了民族自信心。如果没有孙中山先生对民族精神的提升,没有他们无数次民族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实践,抗日战争就难以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