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元月,《图南日报》印了一批日历赠送读者,日历上刊登了石达开的豪语“忍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正在欧洲进行革命活动的孙中山先生看到《图南日报》的日历,非常高兴,决意通过《图南日报》的媒介,大力发展南洋的革命力量。6月,他由欧洲东返,轮船途径科伦坡时,他发了一封电报给尤列,请他引见《图南日报》负责人。但是,中山先生被新加坡殖民当局所判的五年不得入境的期限未满,不能登陆。尤列、陈楚楠、张永福、林义顺等遂要求当地警厅给予通融,使中山先生到达新加坡时得以登岸,与新加坡的革命同志磋商救国大计。登岸后,中山先生对许雪秋、黄乃裳回国宣传革命,策动武装起义表示赞许,同时提出在南洋各地筹建革命团体,开展大规模反清救国运动的主张,受到与会华侨的热烈拥护。会后,尤列等便积极进行筹建新加坡革命团体的工作,陈楚楠则奉中山先生之命前往槟榔屿筹建革命组织。此次路过新加坡,孙中山仅仅逗留了一天,并在新加坡的仁人义士张永福的别墅晚晴园合照留念,然后经西贡去了日本。在日本,孙中山先生以兴中会为基础,联合华兴会(领导人为黄兴、陈天华、刘揆一等)、光复会(领导人为蔡元培、章炳麟、龚宝铨等)和其他爱国团体及留学日本学生,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决定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为纲领,并将总部设立于日本东京。
1905年10月,孙中山先生第四次下南洋,受到西贡、堤岸等地华侨的热烈欢迎。中山先生主持成立了西贡同盟分会,继而又转往新加坡。张永福在晚晴园举行盛大欢迎仪式,出席会议的有马来亚七州府的爱国侨领五十余人,张永福自动捐出晚晴园作为中山先生的住所和会址,接着,就于1906年二月间成立了新加坡同盟分会。新加坡同盟会在成立之日,入会者就达二百余人,陈楚楠、张永福分别被选为正副会长。此后,孙中山先生又进行了筹集军饷和出版《中兴日报》的工作,同时调遣人员赴马来亚、缅甸、印尼等英荷殖民地设立同盟分会。至此,新加坡成为革命党人在南洋活动的中心。
1906年,孙中山先生第五次下南洋到新加坡,这时的革命形势已经愈来愈好。中山先生此次南洋之行带了同盟会干部胡汉民同行,他们协助新加坡同盟分会起草了会章并扩大了组织,又听取了回国进行革命活动的许雪秋、黄乃裳等人的汇报,拟定在闽、粤交界的黄冈进行起义。接着便前往马来亚的芙蓉、吉隆坡、槟榔屿等地宣传革命,发展组织。一时间,吉隆坡同盟分会的人数由几十人发展到上千人,槟榔屿也成立了同盟分会。南洋一带的革命力量迅速壮大。
1906年12月,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联络湘赣哥老会发动了萍(乡)、浏(阳)、醴(陵)起义,在清军的围攻下失败了。此役震动了长江流域各省。清廷知道这次起义是同盟会本部支持的,请求日本政府驱逐孙中山出境,日本政府应清政府请求,下令驱逐孙中山。1907年3月,孙中山带领汪精卫、胡毅生、黎仲实等同盟会会员离开日本,第六次下南洋去了新加坡。这次到南洋后,中山先生领导了粤、桂、滇三省的数次武装起义。
1908年5月,粤、桂、滇武装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退居安南河内,法国殖民当局应清政府要求,下令驱逐他出境,他毅然带着胡毅生、黎仲实等人到新加坡去,继续致力于宣传革命,组织力量,筹募粮草,做连续发动武装起义的工作,他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这期间他利用报刊与保皇党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中山先生打破旧思想,推翻旧制度,慷慨激昂的革命舆论压倒了保皇党的反革命宣传,进一步唤醒了海外华侨的爱国主义觉悟。防城之役爆发后,同盟会会员分赴海防、西贡、新加坡、暹罗、槟榔屿、吉隆坡、缅甸等地筹集起义经费,当地华侨热烈响应,慷慨解囊,踊跃捐输,还想方设法购买粮械运往起义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