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桂、滇武装起义的失败,没有使南洋华侨消沉,他们在波澜壮阔、此起彼伏的武装起义的鼓舞下,革命热情愈加高涨,各地的革命力量不断壮大。张永福、陈楚楠、彭泽民、陈嘉庚等活跃在南洋的同盟会会员在中山先生的领导下,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910年7月,孙中山先生第七次到南洋,这次,他到马来半岛与同盟会会员议定了辛亥年广州起义的计划。随后便寓居在晚晴园,后辗转马来亚的槟榔屿和柑子园。他发函邀请各地同盟会主要干部前来会商革命方针。经过讨论,统一了思想,决定在广州举行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并安排干部分管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项准备工作。到了年底,马来亚英殖民当局以孙中山活动“妨碍地方治安”为名勒令处境,中山先生被迫于12月6日离开槟榔屿赴美。
辛亥年春,黄花岗起义失败,从南洋回国参加起义的华侨牺牲了不少人,在八十六名烈士中,南洋华侨占了二十七人,留日学生七人。这些华侨在起义中留下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如李文楷烈士身中数弹,血流如注,仍奋力向前直至牺牲。在战斗中阵亡的最年轻的华侨烈士是余东雄和游寿,年仅十八岁,郭继枚烈士牺牲时,年仅十九岁。有十三位华侨烈士是被俘就义的,他们在敌人面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罗仲霍烈士临刑前,犹在南海县署宣传革命大义,慷慨陈词,把刑场变成反清救国的讲堂。罗联烈士临刑前高呼“中国非革命无以自救,望后起者努力前进!”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传到南洋,广大华侨欢呼雀跃,一些较大的城市纷纷集会庆祝。一时间,大街小巷,男男女女,身着节日的盛装,联群结对,载歌载舞,盛况空前。1911年12月16日,孙中山在由美国回南京,座船途径新加坡时,上岸与张永福、林义顺、邓泽如、陈嘉庚等亲切会晤,这是孙中山先生第八次到南洋,也是最后一次。这次登岸后,中山先生向新加坡的华侨革命同志畅谈了建设国家的主张,深得华侨的拥护,他们表示要继续筹款支援建设新国家。仅仅两天,福建会馆就捐赠五万余元,陈嘉庚先生更是募集了二十多万元,汇向国内以支持革命。
孙中山先生八次南洋宣传革命,得到了广大南洋华侨的鼎力支持,他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许多人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赴汤蹈火,为国捐躯,充分体现了海外赤子忠于祖国的一片丹心。中山先生曾深情地说“华侨是革命之母”。是的,南洋华侨用他们的肉体铺设了打倒清王朝,拯救祖国的道路,用他们的鲜血灌溉了辛亥革命之花,他们的壮烈事迹与日月同辉,辛亥革命的伟大胜利永放光芒!(作者杨宝祥系民革宝鸡市陈仓区总支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