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仅仅只是方法的差别,但折射到现实政治生活中,因传统观念的束缚,国共双方还是充满了敌意。“我们国民党的旧同志,现在对于共产党生出许多误会,以为国民党提倡三民主义是与共产主义不相容的。”[19]“共产党员也有不明白共产主义为何物,而尝有反对三民主义之言论,所以激成国民党之反感。”[20]
针对此问题,孙中山深刻地指出:“我们决不能够以共产党员个人不好的行为,便拿他们来做标准去反对共产党。”[21]他并强调:“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主张民生主义的人一定要细心去研究的。”[22]“国民党员既是赞成了三民主义,便不应该反对共产主义。因为三民主义之中的民生主义,大目的就是要众人能够共产。”[23]
三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交集的现实意义
《三民主义》讲义发表于1924年,除民生主义卷外,民族主义卷、民权主义卷都在不同程度上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剖析与阐释。
就整个《三民主义》演讲而言,其历史背景在于其时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局面,孙中山的演讲大多是着眼现实政策的。所以我们看到了很多对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关系的溢美之词,而这是具有很强历史局限性的。
所以在进行考据研究的同时,我们也客观地感受到了两党政见的迥异之处,甚至明显的鸿沟。“在中国实业尚未发达的时候,马克思的阶级战争、无产专制便用不着。所以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24]“我们讲到民生主义,虽然是很崇拜马克思的学问,但是不能用马克思的办法到中国来实行。”[25]
当然,历史已经证明,孙中山的这些研判是不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但落地生根,而且获得了巨大成功,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
尽管如此,在《三民主义》讲义中,我们还是看到了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的众多交集。在依然是国共两党主导两岸未来的今天,这种交集的现实意义是难能可贵的。
80多年前,因为有了交集,国共合作铸就了北伐战争的辉煌;60多年前,因为有了交集,国共合作实现了民族的独立;还是60多年前,但因为失了交集,同胞相残,祖国分裂。今天,若能求同存异,将交集效应发挥至最大,充分利用孙中山先生这一两岸人民共同承认的精神图腾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力,那么,两岸的未来或可令人充满期许。(作者赵宝顺系民革西安市雁塔区工委党员)
参考文献:
————————————
[1](《孙中山全集》第九卷P386,中华书局2006年11月第2版)。
[2] (《孙中山全集》第九卷P391,中华书局2006年11月第2版)
[3] (《孙中山全集》第二卷P506,中华书局2006年11月第2版)
[4] (《孙中山全集》第二卷P518,中华书局2006年11月第2版)
[5] (《孙中山全集》第二卷P523,中华书局2006年11月第2版)
[6] (《孙中山全集》第二卷P523,中华书局2006年11月第2版)
[7] (《孙中山全集》第九卷P360,中华书局2006年11月第2版)
[8] (《孙中山全集》第九卷P360,中华书局2006年11月第2版)
[9] (《孙中山全集》第九卷P363,中华书局2006年11月第2版)
[10] (《孙中山全集》第九卷P363,中华书局2006年11月第2版)
[11] (《孙中山全集》第九卷P362,中华书局2006年11月第2版)
[12] (《孙中山全集》第九卷P363,中华书局2006年11月第2版)
[13] (《孙中山全集》第九卷P363,中华书局2006年11月第2版)